产品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与研发 >> 技术文章 >> 正文
鸡线虫病
发布时间: 12年12月20日 被阅览数: 次 来源: 作者:admin

 鸡线虫病是由线形动物门线虫纲中的线虫所引起的。线虫外形一般成线状、圆柱状或近似线状,两端较细,其中头端偏钝,尾部偏尖。雌雄异体,一般是雄虫小,雌虫大,雄虫的尾部常弯曲,雌虫的尾部比较直。大小差异很大,从lmm至lm以上。内部器官位于假体腔内。线虫主要寄生于的小肠,放养鸡群常普遍感染。主要导致雏鸡发病,造成饲料报酬的下降。成鸡是线虫病的携带者和传播者,一般不发病,但增重和产蛋能力下降。寄生在鸡体内的线虫主要有鸡蛔虫、比翼线虫、胃线虫、异刺线虫、毛细线虫等。

病原1 鸡蛔虫  鸡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的鸡蛔虫寄生于鸡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鸡蛔虫是鸡体内最大的线虫,呈淡黄白色,头端有三个唇片。雄虫长26~70mm,尾端向腹面弯曲,有2根近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65~110mm,尾端尖而直。虫卵呈深灰色,椭圆形,卵壳厚。虫卵大小为70~90μm×47~51μm。
2 比翼线虫病  本病又称交合虫病、开嘴虫病、张口线虫病,其病原属比翼科比翼属,寄生于鸡的气管内。虫体因吸血而呈红色。雌虫大于雄虫,主要有斯克里亚平比翼线虫和气管比翼线虫。虫卵大小为78~110μm×43~46μm。危害幼鸡,死亡率极高。
3 胃线虫病   鸡胃线虫病是由华首科华首属和四棱科四棱属的线虫寄生于鸡的食道、腺胃、肌胃和小肠内引起的。
3.1 斧钩华首线虫 虫体前部有4条饰带,由前向后延伸,几乎达到虫体后部,但不折回亦不相互吻合。雄虫长9~14mm,雌虫长16~19mm。虫卵大小为40~45μm×24~27μm。寄生于鸡的肌胃角质膜下。中间宿主为蚱蜢、象鼻虫和赤拟谷盗。
3.2 旋形华首线虫 虫体常卷曲呈螺旋状,前部的4条饰带,由前向后,在食道中部折回,也不吻合。雄虫长7~8.3mm,雌虫长9~10.2mm。虫卵大小为33~40μm×18~25μm。寄生于鸡的腺胃和食道,偶尔可寄生于小肠。中间宿主为鼠妇(潮虫)。
3.3 美洲四棱线虫 虫体无饰带,雄虫纤细,长5~5.5mm;雌虫血红色,长3.5~4mm,宽3mm,在纵线部位形成4条纵沟。虫卵大小为42~50μm×24μm。寄生于鸡腺胃内。中间宿主为蚱蜢和德国小蜚蠊(蟑螂)。
4 异刺线虫病  异刺线虫病又称盲肠虫病,是由异刺科异刺属的异刺线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内引起的一种线虫病。虫体较小,呈白色,头端略向背面弯曲,食道末端有一膨大的食道球,长约10mm,头端向背侧弯曲,尾部尖且直。虫卵呈灰褐色,椭圆形,大小为65~80μm×35~46μm,卵壳厚,内含一个胚细胞,卵的一端较明亮,可区别于鸡蛔虫卵。本病在鸡群中普遍发生。
5 毛细线虫病   鸡毛细线虫病是由毛首科毛细线虫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禽类消化道引起的。我国普遍发生,严重时可致鸡死亡。
5.1 有轮毛细线虫 前端有一球状角皮膨大。雄虫长15~25mm,雌虫长25~60mm。寄生于鸡的嗉囊和食道。中间宿主为蚯蚓。
5.2 鸽毛细线虫 雄虫长8.6~10mm,雌虫长10~12mm。寄生于鸡的小肠,属直接型发育。
5.3 膨尾毛细线虫 雄虫长9~14mm,尾部两侧各有一个大而明显的伞膜;雌虫长14~26mm。寄生于鸡的小肠。中间宿主为蚯蚓。

流行病学1 鸡蛔虫  雌虫在鸡的小肠内产卵,随鸡粪排到体外。虫卵抗逆力很强,在适宜条件下,约经10天发育为含感染性幼虫的虫卵,在土壤内生存6个月仍具感染能力。鸡因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         39

或饮水而感染。幼虫在鸡胃内脱掉卵壳进入小肠,钻入肠黏膜内,经血液循环和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此过程约需35~50天。除小肠外,在鸡的腺胃和肌胃内,有时也有大量虫体寄生。3~4月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染和发病。
2 比翼线虫病  雌虫在气管内产卵,卵随气管黏液到口腔,或被咳出,或被咽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条件下,虫卵约经3天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再被蚯蚓、蛞蝓、蜗牛、蝇类及其他节肢动物等吞食,在其肌肉内形成包囊而具有感染鸡的能力。鸡因吞食了这些动物被感染,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流移行到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和气管,于感染后18~20天发育为成虫并产卵。
3 胃线虫病  以上3种线虫的流行基本相似:雌虫在寄生部位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被中间宿主吞入后,经20~40天发育成感染性幼虫,家鸡因吃这些动物而感染。在鸡胃内,中间宿主被消化而释放出幼虫,并移行到寄生部位,约经27~35天发育为成虫。
4 异刺线虫病  成熟雌虫在盲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于外界,在适宜条件下,约经2周发育成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在盲肠内而发育为成虫,共需24~30天。此外,异刺线虫卵常因感染组织滴虫而使鸡并发组织滴虫病。
5 毛细线虫病  雌虫在寄生部位产卵,虫卵随禽粪便排到外界,或在中间寄主体内发育成具有感染性阶段,被鸡吞入后,幼虫逸出,进入寄生部位黏膜内。从卵约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

临床症状1 鸡蛔虫  感染的雏鸡表现为生长缓慢、羽毛松乱、行动迟缓、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消瘦、下痢、贫血、黏膜和鸡冠苍白等症,最终可因衰弱而死亡。大量感染者可造成肠堵塞而死亡。
2 比翼线虫病  病鸡不断伸颈、张嘴呼吸,并能听到呼气声,头部左右摇甩,以排出口腔内的黏性分泌物,有时可见虫体。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消瘦,口内充满泡沫性唾液。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本病主要危害幼鸡,死亡率几乎达100%。
3 胃线虫病  虫体寄生量小时症状不明显,但大量虫体寄生时,则翅膀下垂,羽毛蓬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无精打采,消瘦,下痢,贫血。雏鸡生长发育缓慢,严重者可因胃溃疡或胃穿孔而死亡。
4 异刺线虫病  病鸡消化机能减退而食欲不振,下痢,贫血,雏鸡发育受阻,消瘦,逐渐衰竭而死亡。
5 毛细线虫病  患鸡精神委靡,头下垂;食欲不振,常作吞咽动作,消瘦,下痢,贫血,严重者均可发生死亡。

病理变化 1 鸡蛔虫  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可发现大量虫卵,尸体剖检在小肠内发现有大量虫体便可确诊。由于其虫体大,特征明显,不会与其他虫体混淆。
2 比翼线虫病  可见肺瘀血、水肿和肺炎等病变;气管黏膜上有虫体附着及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气管黏膜潮红,表面有带血黏液覆盖。
    3 胃线虫病 剖检发现胃壁发炎、增厚,有溃疡灶。
    4 异刺线虫病 心脏为暗红色,其内充满血凝块;肺瘀血,肝脏呈土黄色,胆囊周围为黄绿色;小肠肠壁增厚,盲肠肿大,盲肠壁有数个大小不等的溃疡痕迹,盲肠末端黏膜密布出血点。
    5 毛细线虫病 虫体寄生部位黏膜发炎、增厚,黏膜表面覆盖有絮状渗出物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黏膜溶解、脱落甚至坏死。病变程度的轻重因虫体寄生的多少而不同。

诊断鉴别可根据下述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1)观察I临诊症状,如支气管杯口线虫病时发生典型的呼吸困难的症状;(2)剖检病禽,以发现虫体和相应的病变;(3)粪便检查,以发现大量虫卵,常用的方法为饱和盐水漂浮法。

防制措施 (一)治疗
对病禽的治疗务必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对那些大群流行,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应当进行全群驱虫,否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驱虫药的使用方面,发达国家均有严格规定,如美国规定,未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用于商品蛋鸡或肉鸡是非法的。我国尚无禽类驱虫药物使用的严格规定,但在选择使用何种药物        40

驱除何种寄生线虫时,也应参照国际上的有关规定和文献资料,采取慎而又慎之的态度,以免引起病禽的中毒,或因使用药物而造成禽类产品的药品残留问题。
下面提出的驱虫药物仅供生产者参考,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的可靠信息,必须严格遵照标签上的说明和剂量。
(1)蛔虫
1.驱蛔灵(枸橼酸哌哔嗪,)  配成1%水溶液任其饮用,或以200mg/kg体重混入饲料。哌哗嗪能对虫体产生麻痹作用,从而借助肠管的自然蠕动将活的虫体排出体外。
2.磷酸左咪唑  以20~25mg/kg体重一次性口服。
3.噻苯唑以500mg/kg体重一次性口服。
4.丙硫苯咪唑  以10~20mg/kg体重一次性口服。
5.潮霉素B  按0.00088%~0.00132%混入饲料。
(2)异刺线虫
1.硫化二苯胺  以0.5~lg/kg体重,混入饲料,可驱除94%的异刺线虫。
2.也可使用潮霉素B、左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等药物驱虫。当饲喂0.0018%~0.0026%潮霉素B 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可完全清除异刺线虫。
(3)毛细线虫
1.哈乐松25~50mg/kg体重,可驱除全部毛细线虫。但本药对禽类的毒性较大,使用时务必控制剂量。
2.甲氧啶根据对鸽毛细线虫的试验,每只禽注射25~45mg,驱虫效果为99%~100%,但每只禽的剂量为23mg时,则仅有62%的效果。本药驱虫作用快,治疗后24h内大多数线虫即被排除。
3.噻苯唑按饲料量含药0.1%,可驱除13日龄幼虫,对18~26日龄虫体无效。1 000mg/kg体重可驱除93%的11日龄虫体和36%~81.1%的成虫。
4.左唑咪  25mg/kg体重,对成虫有93%~96%疗效,对16日龄虫体有89%的疗效,但对3~10日龄虫体无效。可混入饲料给予。
5.甲苯唑  每公斤体重70和lOOmg,对6 Et龄、12日龄和24日龄虫体有极高的疗效。
此外,还可使用蝇毒磷和潮霉素B等药物来控制毛细线虫,但只限用于鸡。
(4)气管比翼线虫和支气管杯口线虫
1.噻苯唑以0.05%混入饲料,连用2周。
2.甲苯唑  以0.044%混入饲料,连用2周。对杯口线虫,按lg/kg体重,连用3天,驱虫率为100%。
3.康苯咪唑以50mg/kg体重分别在感染后3~4.6天、7天和16~17天服用3次,对鸡气管比翼线虫的驱虫效果为94.9%。对鹅裂VI线虫以60mg/kg体重最为有效。
(5)其他线虫
对长鼻分咽线虫使用四咪唑无效,但可试用甲苯唑。左咪唑对鸟类圆线虫有一定效果。哌哔嗪可用于驱四棱线虫。对寄生于眼的孟氏尖尾线虫,可用1%~2%克辽林溶液冲洗;或先对眼部麻醉,再用手术方法取出虫体。
(二)预防
在现代化养禽场,特别是肉鸡的封闭式饲养方式与蛋鸡的笼养方式,禽类线虫的感染种类和数量已大为减少,它对养禽业已不构成重要的威胁。但在广大农村,采用旧式的平养方式的养禽场,禽类线虫和其他寄生虫的感染仍相当严重,因之必需加以预防。
    对于大多数线虫,较好的控制措施在于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执行清洁卫生制度,及时清除粪便并堆集发酵;尽可能地消灭或避开中间宿主,处理土壤和垫料以杀死中间宿主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应将幼禽和成年禽分开饲养,因成年禽常常是线虫的带虫者。在线虫病流行的养禽场,应实施预防性的驱虫。



上一篇:鸡绦虫病
下一篇:鸡住白细胞虫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