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订购
  1. 1
  2. 2
  3. 3
  4. 4
  5. 5
  • 2008金维它
  • 纳米-力诺威(种鸡专用)
  • 纳米-力诺威(肉鸡专用)
  • (H925)5%肉羊专用型复合预混料
  • (9951)5%蛋小鸡规模鸡场专用复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与研发 >> 技术文章 >> 正文
饲料与养殖生产使用抗生素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 16年07月07日 被阅览数: 次 来源: 作者:admin

12月25日央视记者联合研究人员报道,我国地表水中抗生素含量惊人。南京鼓楼区居民家中自来水检出阿莫西林,全国主要河流黄埔江、长江入海口、珠江也检出抗生素,珠江广州段污染严重!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专家指出,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处、珠江广州河段都检测到了抗生素。珠江水中9种抗生素的总浓度最高超过每升水2000纳克及红霉素、罗红霉素、弗诺沙星等9种常用抗生素。珠江抗生素浓度超欧美河流。南京自来水中也检出阿莫西林。

  央视记者暗访发现,山东鲁抗医药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浓度超自然水体1万倍!有关部门已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央视跟踪报道,滥用抗生素,养鸭人不吃鸭;问卷调查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的达66%。全社会极度关注抗生素乱排、滥用和污染;动物使用抗生素,人食用了含有抗生素残留的动物食品引发的耐药性问题非常引人注目。

  一个多世纪以来,全世界50%的抗生素用于畜牧业生产,即被养殖动物食用了。出于动物保健和预防疾病目的,在畜禽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抗生素促生长剂是否给动物食品安全带来危害,是否存在耐药性和药物残留危害?中国人惯于食用烹饪熟透动物食品及其制品还有没有药物残留,其权威数据在哪里等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论话题。通过有害论和无害论研讨,美国和西方科学家通过风险分析给出以下三方面客观的理性的评价分析。

  一、有害数据比较充分

  1.WHO警告。世界各国耐抗生素感染发病率的上升使疾病难以治愈。临床医学专家认为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导致耐药性是一对孪生兄弟,动物生产过程中普遍使用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使耐药性危害雪上加霜,安全性隐患日趋突出。长期滥用抗生素是药物残留及耐药性的源头。一旦高级别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病人只能等死。

  2. 微生物菌群被抑制。微生态理论认为,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寄生着多种微生物菌群,菌群之间相互制约和维持着生态平衡共生状态。这种平衡和制约使各类菌群无法占领优势,不能脱离优势无限制的大量繁殖,难以发挥致病作用。即相互制约,又彼此协同。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会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被抑制,一些“耐药菌群”因为失去了对手的制约变得猖獗起来。该“耐药菌”往往是一些细菌感染,临床治疗手段往往使用更高级别的抗菌药物,导致体内“耐药菌”的数量和品种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当现今的药物对此无法扑灭时,会导致动物死亡。

  3. 抗生素的两面性。自上个世纪40年代抗生素问世以来,在养殖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抗生素给畜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使得动物产品在近30年间生产成本下降了几倍。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抗生素负面影响和对人类的伤害相当严重。抗生素能控制感染,但不能彻底消灭病原菌。

  4. 后果严重。我国养殖生产环节随处可见的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扩散,正在逐步加害养殖业,威胁人类健康水平和影响治疗效果。人们对使用抗生素导致环境和人体内耐药细菌数量增加,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对抗药性基因的扩散及抗药细菌数量的飚升熟视无睹。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并非初见端倪,已经成为事实。

  5. 欧盟禁令。欧盟禁令背后蕴涵着的“信号”表达了欧盟和美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欧盟比美国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欧盟从2006年起停用最后四种药物饲料添加剂(见下表)表明,预防和消除危害刻不容缓。

  促生长剂用抗生素品种在美国和欧盟使用情况

1.gif

二、有害结论尚不充分

  1. 动物使用抗生素对人类病原体的耐药性影响微乎其微。已知由动物引起的人类耐药性占全部人类耐药性总数不足4%,没有证据表明动物使用抗生素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与动物不存在直接的关联。不能把人类医学诊疗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问题归罪于动物用药,有可能是人类自身使用药物造成自身耐药性。动物使用抗生素对人类病原体的耐药性影响微乎其微。

  2. 自然界优胜劣汰。和进化学理论一样,一些强势生物从出现、发展到逐步衰退被替代的过程,体现了优势菌株的循环轮回扩散效应,随着时代变迁轮回,任何一种生物都会丧失其活性并被其它新一代或优势菌株所替代。自然界必须保留这种竞争,生物平衡才不会被打破。其进化过程只和流行病学有关,菌株流行与使用抗生素无关。

  3. 欧盟先驱者的负面代价。欧盟从2006年起停用最后四种药物添加剂对动物健康和福利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北欧是最先实施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禁令地区。早在1986年瑞典发布禁令以来,动物发病大幅度攀升,生猪爆发回肠炎、禽类动物肠坏死性肠炎比例上升。2002年丹麦、英国和荷兰都存在同样的现象。欧盟禁令背后的风险导致治疗处方用药量和诊疗费直线上升,养殖成本加大,动物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欧盟禁止抗生素作为抗生素促生长剂的后果隐含着更大的养殖风险,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4. 中国养殖生产离不开抗生素。现阶段中国养殖生产取消抗生素促生长剂可能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无论农家散养还是规模养殖,使用抗生素促生长剂比例很高,动物有病没病都吃药,否则,养殖户心里不踏实。抗生素对于控制疾病,促进动物生长,预防潜在的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规模化养殖动物生产,单独进行药物治疗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很难操作。无论是疾病爆发时的治疗,还是通过饲料饲喂添加药物的做法,抗生素促生长剂使畜牧业规模化生产才能成为可能。

  三、动物使用抗生素风险分析与评估

  目前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在不牺牲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发展。一是消除环境污染,二是允许自然资源再生,三是改善每个人的福利。根据该定义,各国专家们指出,有关动物使用抗生素之法规决策应基于风险分析和科学研究。早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新奥尔良2004年会上,食品安全专家对消费者关注的畜禽肉类是否含有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以下建议。

  1. 风险与概率分析。风险分析是研究特定事件风险概率及潜在后果的方法。风险分析可帮助人们专注于从哪些环节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使用抗生素造成的危害,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对抗生素耐药性对所有抗生素管控并非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对公共安全的影响有大有小。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对于影响公共安全的抗生素,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全面了解其影响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给予最佳的干预,降低其对公共安全的风险程度。从多角度多层面而言,妥善使用兽用处方抗生素维护保护公共安全,严加管理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保护动物安全的最好方法。

  2. 政府责任。FDA在“评估新的动物抗生素的安全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细菌微生物效果”文件中概述了风险分析程序,即出台了FDA风险分析指南152。文件指出,动物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人类食用该动物的肉或其他副产品可能引起的抗生素耐药性。该指南为分析这种可能性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程序。根据风险水平的高低,分险管理决策从批准限制性使用到不准使用等过程。政府要说“Yes or no”。

  3. 数学模型。FDA风险分析指南152采用科学的理论,开发了一套基于风险方法来研究抗生素耐药性数学模型,使我们在保护人类健康的同时,允许兽医和畜禽生产者仍拥有治疗动物疾病的手段和工具。美国微生物学会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讨论。专家建议,抗生素在畜禽养殖动物中的作用和食品安全的关系应着眼当前的现状和未来的需求,包括开发研究方法,评估由于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负面影响,倡导采用风险评估法来制定食品安全政策,优化未来食品安全研究。

  FDA风险分析指南152建立了一个三步系统分析动物使用抗生素对人类的潜在风险。“释放风险”分析动物使用新的抗生素导致动物产生耐药性细菌的可能性;“影响估计”分析人类可能摄入耐药性细菌的可能性;和“后果分析”评估人类接触耐药性细菌导致不良后果的机会。分析程序综合考虑由于动物使用抗生素而产生耐药性细菌并影响人类健康的风险水平。

  4. 数学模式范例。科学家得出动物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公共健康的风险评估结果范例。动物用抗生素,特别是预防疾病和促生长用抗生素,被认为可能是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按照FDA风险分析指南152开发了一个数学模型,对用于肉牛、猪、家禽的两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的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如下:一是人们食用牛肉、禽或猪肉而感染耐药菌株比人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风险极低;二是从牛肉、禽或猪肉感染抗大环内酯类弯曲杆菌并导致难以治疗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仅为1/1000万,感染抗大环内酯类肠球菌的风险更低,小于1/30亿;三是风险定量分析模型表明,其计算和使用的假设公开透明作为一种新的科学信息,为修正风险提供了可能。要求有关动物用抗生素的风险管理决策应针对存在问题应具体到抗生素单一品种,而不是某一类抗生素;四是在制定政策规范动物用抗生素时,应考虑抗生素带来的利益。在美国,这涉及到修改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

  5.WHO数学模型。WHO也建立了一套风险分析程序用于动物使用抗菌素对人类健康及动物健康的影响。该程序采用风险定性分析、定量风险分析信息,结合数学模式,吸取多学科领域的专业技术,制定建议方案,以此来评估风险程度。其评估过程透明一致、客观、经得起反驳,是一个可重复、持续的过程。风险分析包括四个步骤: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应分开进行,确保风险的客观评价和决策的独立性。

  6. “快速风险评级技术(RRRT)”。对动物使用抗生素仅进行“高、中、低”风险评级尚不可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并做出有确保人类安全的风险管理决策。专家建议采用“快速风险评级技术(RRRT)”进行数量分析,该方法提供的信息足以做出理性的风险管理决策,据此决策同时考虑到了风险和后果。为说明“快速风险评级技术(RRRT)”对三类人畜共用的抗生素,即链霉素、氟喹诺酮、巨环类的定性风险分析(高、中、低)和定量风险分析(数学计算)进行了结果比较发现。根据定性风险评级,应限制上述三类抗生素在动物的使用,以保护人类健康。定量风险分析表明,严格限制这些抗生素在动物的使用,对人类健康而言,弊大于利。

四、建议与思考

  一是疏导与治理并举。欧洲的经验告诉我们,改善养殖过程各个环节上的管理,改进卫生条件,减少生长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配合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如中草药等植物提取物、微生态、聚寡糖等。引导养殖者和饲料企业逐步减少或放弃使用抗生素。有效出路在于“疏导”和综合治理方案,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对替代抗生素产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开发,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难寻返璞归真。追求畜禽的快速生长和更高的饲料转化率是养殖业不懈追求的目标,因为它和利润有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畜禽育种过程中,育种专家一贯把体重高、生长快、抗应激能力强等要素作为育种筛选的首要目标,没有考虑动物本身的遗传特点和优势。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难以找回的返璞归真东西,例如动物食品的风味等。即猪的生长期约需要一年,肉鸡不是40天出栏。

  三是科学数据支持。围绕我国地表水检出抗生素残留和制药厂违法排放未经处理的抗生素污水,以及养殖生产滥用抗生素药物残留和耐药性话题引发的争论不是新话题。这些争议早在10多年前的国际背景层面已经展开,至今没有权威的公认的结论,研究还在进行中。国内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和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应按照国际惯例,采用风险评估模式,在“谨慎性原则”下开展风险评估,堆积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治理整顿。今年我国饲料生产企业推进《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农业部令1号),全面贯彻落实三个《目录》,即《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业部每年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调集全国饲料质检体系检验机构技术力量对饲料企业、养殖场户开展药物残留、违禁药物、违禁添加物专项整治,饲料平均抽查合格率都在96%以上,整治和震慑效果非常明显。饲料企业药物使用已经变得非常谨慎。但是我国对养殖环节抗生素管理难度很大,随处可以随意买到抗生素,防疫和饲料药物添加剂滥用等问题积重难返。为了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养殖户在动物没病的情况下给用药,获得药物的途径几乎没有限制。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上一篇:王永东博士:电解质平衡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