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与研发 >> 技术文章 >> 正文
禽巴氏杆菌病
发布时间: 13年01月04日 被阅览数: 次 来源: 作者:admin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俗称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发病急,死亡快,高热,腹泻,排黄绿色稀粪,全身粘膜、浆膜有小出血点,出血性肠炎及肝脏坏死,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慢性病例鸡冠、肉髯水肿和关节炎,病程较长,病死率低。该病呈世界分布,是家禽常见多发病之一。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9天,有时在引进病鸡后48小时可突然暴发本病。一般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 种。

(一)最急性型  常见于流行初期,以蛋鸡最为常见,往往无前驱症状,突然死亡。有时可见到病鸡精神沉郁,倒地挣扎、拍翅抽搐,迅速死亡。病程短至数分钟,长者数小时。                                  45

(二)急性型  急性巴氏杆菌病最为常见,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闭眼缩颈,呆立一隅,体温升高至43℃~44℃,厌食,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鸡冠和肉髯变为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蛋鸡停止产蛋,最后衰竭、昏迷而死亡,病程短至半天,长至1~3天,病死率很高。幸存者转为慢性或康复。

(三)慢性型  由低毒力菌株感染所致或由急性型转化而来,多见于流行后期。多表现为局部感染,病鸡消瘦、呼吸困难、精神委顿,常有腹泻,关节炎,有的发生跛行。病程可长达1 个月以上。

【病理变化】最急性型死亡的病鸡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能看见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急性病例败血症较为特征,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上有小出血点。全身充血,肌胃出血,十二指肠发生严重的急性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消化道内常含有大量粘液,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许多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心外膜小出血点,心肌炎,心包积液。腹水增加,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产蛋鸡卵巢出血,有的卵泡破裂。慢性病例因侵害的器官不同而有差异。当呼吸道症状为主时,鼻腔内有大量粘性分泌物,某些病例肺硬变。局限于关节炎和健鞘炎的病例,主要见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公鸡的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样的渗出物。母鸡的卵巢明显出血,有时卵巢周围有一种坚实、黄色的干酪样物质,附着于内脏器官表面。

【类症鉴别要点】依据心、肝、肠的典型病变,再配合涂片镜检细菌即可确诊。中雏小肠球虫病时,肠的变化与禽霍乱相似,但无心、肝病变,且涂片检查肠粘膜或肠内容物可见大量球虫卵囊。眼和关节感染巴氏杆菌时,应注意与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相区别。慢性禽霍乱所见的肉垂、颜面部肿胀应注意与支原体病和嗜血杆菌感染相区别。

(一)新城疫  新城疫病程较长,常有神经症状,且发出“咯咯”声,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明显出血,肠粘膜上有枣核样溃疡灶,抗生素治疗无效。

三)鸡伤寒  肉髯苍白,皱缩,肝肿大,呈淡绿色或古铜色,有粟粒大小灰白色坏死灶,心外膜、心冠脂肪无出血点,十二指肠出血不明显。

(四)禽流感  病鸡头部、颈部水肿明显。头部呈紫红色,两眼突出,肉垂张开呈金鱼头状。咳嗽、打喷嚏、流水样鼻液。脚鳞有紫红色出血斑,病鸡高度沉郁。剖检可见心冠脂肪和腺胃有出血点,各脏器浆膜、粘膜出血。皮下有胶冻样浸润和出血;冠肿大,内有黄色干酪样物积聚。

(五)传染性鼻炎  颊部水肿、流鼻液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病初流水样鼻液,不久鼻液变稠,有异味,阻塞鼻孔。病鸡常伸颈发出“咕噜”声;颜面部肿胀,严重者挤压眼睑,使眼睑被泪水粘着,引起一时性失明。本病传播速度比大肠杆菌性肿脸症和慢性巴氏杆菌感染症快得多,初感群呈暴发流行,病死率低或几乎不死亡。剖检可见鼻腔及眼窝下窦内充满灰黄色粘稠液体,喉头及气管粘膜被覆粘液,下领部皮下组织内有大量浆液浸润。

(六)大肠杆菌性肿脸症主要表现为眼球炎,从眼睑肿胀、流泪、羞明开始,不久脸部开始肿胀,眼睑封闭,肿大突出,眼内积脓或干酪样物。随着病程发展,眼睛失明,眼窝凹陷。本病一般零星发生,逐渐增多。



上一篇:禽流感的病理特征
下一篇:仔猪腹泻的类型
关闭窗口